校园文化
“行走的阅读”走进罗丹艺术中心:在雕塑与文学间探寻永恒之美
9月28日,由上海商学院主办的“行走的阅读”之“品读罗丹雕塑艺术”读书活动在上海世博园罗丹艺术中心顺利举办。活动积极响应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关于深化美育教育、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号召,通过“文本精读+现场观展”的互动模式,引领师生走进罗丹的艺术世界,感受雕塑与文学交织的人文精神。
图为会议现场
本次活动汇聚了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单位代表,以及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代表。在专家学者带领下,大家不仅从文学视角重回19世纪的法国现实,也从雕塑作品中触摸罗丹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洞察。
活动上半场为两场主题讲座。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方頠玮以《“人间喜剧”的铸就:巴尔扎克的野心、困顿与〈高老头〉的悲歌》为题,从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切入,系统剖析其创作背景、艺术成就与社会意义,引导听众理解现实主义文学如何映照时代精神。随后,艺术学博士、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熊瑛以《激情与理性的共振——〈罗丹艺术论〉导读》为主题,结合《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经典雕塑,梳理罗丹从古典主义大师蜕变为“现代雕塑之父”的创作历程,阐释其“艺术即默想,洞察自然并触及其精神”的美学理念。“参与‘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读书活动,我沉浸于艺术与思想的盛宴。关于巴尔扎克的讲座让我触摸到其笔下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幽微;罗丹艺术论导读则开启雕塑美学之门,让我跨越时空与大师对话,深感艺术力量,更坚定了传承经典、砥砺前行的信念。” 视觉传达设计221班张薇同学听完讲座后说。
图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方頠玮作讲座
图为艺术学博士、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熊瑛作讲座
讲座结束后,师生移步展厅,在专业讲解的引导下观摩“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特展。展览涵盖6个主章节与2个特别章节,呈现106件真迹作品,包括雕塑、绘画、陶瓷与影像等多种类型。来自法国罗丹博物馆的《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加莱义民》等国宝级藏品首次集中亮相上海。讲解员从创作背景、工艺手法到保存历程进行细致解读,使同学们在直面原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印证讲座所授内容,深刻体会青铜与石膏背后炽热的情感与思想力量。法学222班樊竞阳同学在展馆现场感慨道:“凝视罗丹的雕塑,竟与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核不期而遇。《思想者》紧锁的眉头,恰似革命先辈对民族出路的深沉求索;《加莱义民》挺直的脊梁,与志士们为信仰赴死的决绝如此契合。罗丹用刻刀定格人类的勇气与思考,而红色经典则以文字、影像延续着这份精神血脉,这一刻,二者仿佛在跨越时空里对话。”
图为学生观摩展览
作为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第五季)”主题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本次“行走的阅读”不仅拓展了美育实践的场域,也通过跨学科、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在青年学生心中播下艺术与智慧的种子。活动鼓励青年学子在阅读中走向更广阔的领域,主动在生活中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延续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撰稿:刘香吉
摄影:张曼麟
审核:潘懿敏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