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召开期末教学总结会
2025-07-21

近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在中山西路校区召开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暨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背景,系统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成效,深入研讨教育教学创新路径,全面部署下学期重点任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李爽主持会议并作专题讲话。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围绕“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同谋划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为会议现场

李爽在开场讲话中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型。针对即将实施的线上教学工作,她重点部署了以下三项任务:首先,要创新教学设计理念,充分结合线上教学特点,着力开发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其次,要强化课堂管理规范,严格落实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规范考勤管理等制度要求;再次,要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善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切实增强线上教学实效。此外,她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与督导,将前沿理论研究成果与典型教学案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同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科研攻关,构建“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

教研室副主任潘佳丽就“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主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她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明确指出教材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基于这一背景,潘佳丽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建议教师系统梳理优秀教学案例,着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二是针对线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要充分挖掘“泛雅课堂”平台的分组讨论、实时投票等互动功能,通过技术赋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自由研讨环节,教师们立足一线教学经验,就课程互动设计、作业评价标准、案例筛选逻辑、跨专业学情差异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教学痛点剖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实效为导向”的共识。

本次会议既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系统性总结与反思,更是立足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前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创新性规划。教研室将以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抓手,秉持“规范筑基、创新驱动、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与会教师达成共识,将切实把会议成果转化为下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全力打造互动性强、实效性高的优质课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心理健康根基。  

撰稿:魏玮、潘佳丽

摄影:魏玮

审核:李爽

责编:张曼麟

2021-2023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